<td id="grcxr"><center id="grcxr"><source id="grcxr"></source></center></td>
<td id="grcxr"></td><track id="grcxr"><ruby id="grcxr"><menu id="grcxr"></menu></ruby></track>

    <track id="grcxr"></track>
        1.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表揚印開蒲同志的通報

          發布機構: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發文日期: 2023-03-22 16:58 字體: []

          川府函〔2023〕54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四川好山好水好風光,自古享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美譽,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是我國特有物種最多的省份,生態區位極為重要,是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其中印開蒲同志的事跡尤為突出。

          印開蒲,男,漢族,1943年2月生,四川宣漢人,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員、生態學家。他長期從事中國西部地區植物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倡導有節制地利用自然資源,致力于中國西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護。他從采集植物標本和繪制植被圖做起,參加了四川植被、四川薯蕷資源、橫斷山植被等多項科學考察,找到了曾被認為已經滅絕的五小葉槭等多種珍稀植物。

          1973年,印開蒲到稻城亞丁開展科學考察。1982年11月,他在全國第一屆自然保護區學術討論會上,率先提出用亞丁命名并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建議。他積極參加規劃編制工作,編寫了其中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專章,傾力守護“藍色星球的一片凈土”。20世紀70年代,印開蒲等專家多次進入九寨溝開展科學考察,一致提出保護九寨溝的設想,全力保護這一“人間仙境”。1978年8月,他起草的關于建議在四川建立幾個自然保護區的報告,經中國科學院上報,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和采納,同年12月,九寨溝被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還先后參與起草設立貢嘎山、四姑娘山等20余個自然保護區的建議,有力推動了名山秀水保護修復。2002年,他首先提出在茂縣土地嶺恢復岷山地區大熊貓A、B種群走廊帶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措施?!?·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他起草了高度重視災后大熊貓棲息地恢復和保護工作的建議,得到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示,推動了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打下了基礎。

          1903年,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首次進入川西高原考察,1997年,印開蒲開啟重走威爾遜之路;1928年,美籍植物學家洛克深入亞丁探險,2004年,印開蒲陪同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資深記者維吉尼亞女士到稻城亞丁重尋洛克足跡。他二十余年來用影像記錄中國西部百年生態變遷,先后主持撰寫《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環境變遷》《百年變遷—兩位東西方植物學家的影像重逢》。兩部著作用兩百余組新老照片百年前后對比,真實形象地展示了中國西部地區百年來生態環境及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以較高的生態、社會和歷史價值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深入人心。

          印開蒲熱愛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爬深山、涉險灘,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用腳步丈量了四川的山山水水,用專業精神彰顯了科研工作者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執著和堅守,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擔當,成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杰出典范。為表揚先進、宣傳典型,鼓勵和引導更多人投身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四川建設,省政府決定對印開蒲同志予以通報表揚。

          全省各地各部門(單位)和廣大干部職工要對標先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胸懷“國之大者”,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切實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四川新篇章。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0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